财新传媒
2012年12月06日 16:47

1970年的那一枪 (台湾七十年代之三)

1970年的那一枪 (台湾七十年代之三)

这位七十五岁、头上只剩稀疏白髮的老先生经常独自走在喧囂的群眾中──各种街头的社会运动,不论是环保的、人权的。老人常常是眼睛泛著可爱的笑意,而当他谈起人权问题时,你又总是感到他的诚恳与执著。

  周围的朋友对他总是无限敬意和喜爱,这倒不是因为四十年做的事,而更多是他过去十几年一直在民间社会从事人权运动,以及很少人到他这个年纪却仍然不懈怠。   不过,四十年前,他確实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在纽约开枪...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21日 11:48

美国政治将由民主党主导?

 

2012年十月,前民主党籍参议员乔治麦高文(George McGovern)过世了。他曾经在1972年代表民主党竞选总统,那时美国刚经歷六零年代的剧烈政治变动,浓厚自由派倾向的麦高文打造出一个「麦高文联盟」──亦即他的主要支持群体──包括少数族群、高学歷白人和年轻人,白人工人则流失到共和党。结果他输给共和党的现任总统尼克森,並且是美国选举史上最惨烈的败仗之一。   没想到,就在他过世后的一个月,欧巴马实现了「麦高文联...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16日 18:09

《大学杂誌》──台湾政治转型的先声(台湾七十年代之二)

 

「《大学杂誌》可说是继《自由中国》与《文星》杂誌之后,第一本批判国民党极权政治的刊物。这本杂誌基本上是集合一群知识分子「坐而言」的刊物,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集中以《大学杂誌》为基地提出他们的批判性论述。」                          ──张俊宏   1969年,三十岁的张俊宏还在中央研究院作为口述歷史工作的临时人员,但被一个朋友介绍加入一份杂誌:《大学杂誌》。   那时,台湾歷史正处於漫长的寒冬。整个...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13日 18:04

奥巴马时代:国家与市场的新战役

 

1. 进步主义的回潮? 二十世纪美国最知名的歷史学家史勒辛格(Arthur Schlesinger)认为保守主义和进步主义在二十世纪是交错循环。所谓保守主义指的是追求经济成长,但是是以牺牲社会平等为代价;进步主义指的是更照顾一般民眾利益的政策,在美国也与自由主义的立场接近。前者更重视市场主导经济与社会生活,后者则强调国家在市场的角色,包括管制措施和提供社会重分配。   史勒辛格的观察是人民对政府与市场的角色,或者...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29日 16:08

欧巴马带领美国进入后种族时代?

欧巴马带领美国进入后种族时代?

 

1.      在2009年一月欧巴马就职总统那一天,美国资深眾议员、六零年代的民权斗士约翰路易斯说,欧巴马是出现在「塞尔玛的那座桥的另一边。」 1965年二月在阿拉巴马州的塞尔玛镇(Selma),警方用皮鞭及木棍驱赶黑人註册投票的队伍,並开枪打死一个帮助选民註册的牧师。当地的黑人民权运动者,包括年轻的约翰路易斯,组织了一场游行抗议,在三月七日从塞尔玛步行到十年前民权运动开始的起点:蒙哥马利(Montgomery) 。但是,几...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26日 14:33

哈维米克与美国同志婚姻之战

哈维米克与美国同志婚姻之战

 

某些歷史时刻总是过於戏剧性,以致於让人怀疑是否只是一场过於通俗的电影情节。尤其,许多波澜壮阔的人民抗爭史,往往会以一场悲剧性的死亡作为黑暗但美丽的象徵:例如马丁路德金之於美国民权运动,或者,哈维米克(Harvey Milk)之於美国同志运动。   旧金山一直是战后美国的自由天堂。五零年代后期,垮掉的一代在这里吟唱解放的诗歌;六零年代后期,嬉皮们在这里追求迷幻乌托邦。1969年的纽约石墙抗暴事件虽然开展了同志平...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11日 16:24

保钓运动与台湾民主(台灣七十年代之一)

 

「在台湾多少年来,从来没有这种机会可以造这种威权体制的反,多少压抑著的闷气在此时倾泻而出,这其实才是台大保钓运动的最大动力。这是当时台大学生的作家郑鸿生在其书「青春之歌」中的描述。 他所说的机会,是1971年初海外开始出现保钓运动,台港留美学生在在美国各大城市举行保钓游行,而在1971年的四月十日於华府的大游行达到高潮。   这段期间,郑鸿生和他的台大同学们收到海外的学长寄来的保钓资料,其中有许多猛...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21日 11:28

当一切都可以被买卖

 

我们希望一个什么东西都是代价而沽的社会吗?   我曾经在上海一间酒吧洗手时,赫然发现面前的镜子有是个萤幕,並且正在播放广告。 真的是无孔不入的广告。或者说,现在真是什么空间都可以卖──不只空间,而是越来越多事物都可以被买卖了。   以「正义」一书被广为人知的哈佛大学教授麦可桑德尔在新书「钱所不能买的东西──道德的市场界线」一开始就举出我们或者熟悉,或者匪夷所思的例子:西方人到印度寻求代理孕母...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03日 15:46

让音乐铭刻一个时代

让音乐铭刻一个时代

 

这是台湾音乐人的愤怒之夏。   「我极力反对媒体文化因为企业財力而走向资源垄断,和资讯封锁的下场,这不需要我个人反对,每个关心民主进程和社会发展的人都该反对,眼前如果舆论和各界不去阻止制衡,这一定会发生,而且以台湾的產业规模和资讯传递模式,我们很难回头去补救或要回什么权利。」   这是张悬在facebook上写下的一段话,她针对的是所谓旺中案。亦即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要合併另一个媒体集团,且因为学者抗议...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27日 18:06

他们为什么害怕暴动小猫?

他们为什么害怕暴动小猫?

 

当这三个女生穿上彩色衣服与面罩,在俄罗斯东正教最受尊崇的「救世主大教堂」进行他们所谓的「庞克祈祷」,演出《圣母玛利亚,把普京赶走》,他们一定没想到这四十秒的快闪会让他们遭受牢狱之灾,让他们成为国际知名人物,並且进入抗议音乐的歷史名人堂之中。   「暴动小猫」(Pussy Riot)乐队成立於2011年八月,正好是俄国的新反对运动浪潮的开端。 普京塑造了俄罗斯以民粹主义民主为外衣,以威权统治为內涵的体制。当他...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14日 14:33

從威权统治的转型到民主化

 

一个威权政体的转型或者瓦解,是如何可能出现的?是需要公民社会的强大的反对力量?还是统治菁英由下而上的改革?或者,转型的出现有赖於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公民素质到一定程度?   1974年开始,从葡萄牙、西班牙,再到拉丁美洲,威权政体纷纷瓦解或者转型。 1980年代中期,一群学者针对这波民主化进行了集体研究,希望找出威权瓦解与民主转型的原因。他们出版了四本研究成果,三本是区域研究,第四本则是由奥当那...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13日 09:25

梦想还万能的日子

认识万能青年旅店这几个傢伙时,是在通县的草莓音乐节,他们就坐在我们共同朋友卖CD地摊位旁的草地上,等著晚点上台演出。我是他们的粉丝。

这个现在中国最火的乐队来自石家庄,大部分成员也都是在石家庄长大。在此之前,我对这个城市毫无所悉(除了三鹿奶粉),但他们让这个工业城在中国摇滚史上留下了印记。   乐队最早是由主唱/吉他董亚千和作词者姬賡和其他朋友在1996年组成。那时,他们不过是终日无所事事、十几岁的少年...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03日 16:06

台湾新闻自由的挑战

 

这可能是台湾解严后最大的一场媒体风暴。   你很难想像一个媒体集团会动用如此庞大的资源(报纸和电视新闻的大篇幅报导)来追杀一个学者,一个学生──尤其,新闻內容是极其荒诞的。   2008年旺旺食品集团董事长蔡衍明先生买下原被视为自由派报纸的中国时报媒体集团(还包括原来中时底下中天电视、中视等电视频道),就屡屡引起巨大爭议:由於旺旺集团在大陆庞大的事业使「旺旺中时媒体集团」(以下简称旺中)在两岸议...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19日 15:17

民进党的下一步

 

一如民进党的党旗,此刻的民进党正处於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经过了08年阿扁的谷底,四年小英带领民进党努力翻身,现在重新选出了新主席苏贞昌,会把民进党带向何处呢?尤其是面对这四年两岸关係的巨大改变,绝大部分政治菁英都认为民进党必须调整两岸政策,苏贞昌在竞选时也强调也了解「庶民中国」,並且要恢復「中国事务部」,但民进党真能走出新方向吗?   从组党以来,民进党就面临了两大主轴的不断摇摆:社经议题上的左...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20日 17:33

台湾的历史得到正义了吗?

 

「要法办和处罚,还是宽恕与遗忘?」     这是知名政治学者杭庭顿(Samuel Huntington)在其关於第三波民主化的名著中,所提出新兴民主国家的难题。他说,取代威权体制的民主政府面临一个容易被情绪化的、而且政治敏感的问题:民主政府对於过去威权统治、人权蹂躪的事实,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学术界称为「转型正义」(transitional justice)。     转型正义的主要意涵是指涉民主转型后,新兴民主政府如何处理...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14日 16:06

国家为何衰落?

 

威权体制下的经济成长可以持续吗?   这当然是政治经济学的老问题。但最近一本由哈佛大学政治学者和MIT经济学者合著的书「国家为何衰落」(Why Nations Fail?),在英美媒体上引起广泛討论。这两人Daron Acemoglu and James Robinson过去十年关於经济发展、社会平等、民主的一系列研究论文早已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界必读的文章,这本新书是他们给一般读者的非学术性著作。   本书其实是要回答更基本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国家经...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08日 12:38

马英九为何创下史上最低民调?

 

四年前马英九首次就任时,民意满意度高达六成六,但此后逐渐下降;到了第二任就职前的这个五月初,不同媒体或机构所做的民调虽有不同,但其满意度就是在百分之十八到百分之二十三之间──前者是歷任领导人民调满意度最低的,几乎和限於贪腐困境的阿扁差不多。许多在一月份投票给他的选民都表示后悔投票给他。   马英九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缺乏魄力、没有执行能力和视野。过去两三个月,油价和电价上涨,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牛被...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08日 12:33

革命在他方

 

前年过世的当代著名歷史学者托尼朱特(Tony Judt)在「战后欧洲史」一书中说,六零年代的青春衝动不是为了了解世界,而是为了改变世界。在另一篇给「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的文章中,他说六零年代是作为青年人的黄金时代,所有事情都似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改变,而且世界似乎被年轻人所支配。

 

托尼朱特並不只是一个客观的歷史研究者,而就是六零年代激情歷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另一位知名史学家霍布思...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9日 15:02

明天的香港星光还会一样灿烂吗?

达明一派是过去的,是未来的,更是现在的。在八零年代如此,在2012年的此刻依然如此。   当已经解散的达明一派重新在我们面前演唱一首首经典歌曲时,他们是属於人们过去的集体回忆,属於马路天使的迷幻青春,以及八零年代那个不安躁动的香港。   达明一派也是未来的:在八零年代他们是华语乐坛中最先锋的乐队,而这场达明一派二十五週年演唱会,他们证明了自己依然是华语乐坛中最犀利而前卫的乐队。   他们更是属於现在...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25日 17:38

从修伦港宣言到佔领华尔街

 

「我们是属於这个世代的年轻人,我们在舒適中成长,但是却不安地凝视著这个环绕我们的世界。」

五十年前的1962年,一群二十岁上下的学生来到密西根州的修伦港,写下了这个〈修伦港宣言(Port Huron Statement):一个世代的议程〉。这群青年是属於1960年成立的「民主社会学生联盟」(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简称SDS):这个组织將成为美国天翻地覆的六零年代最重要的学生组织,一如这个宣言將確实揭示一个新世代的...

阅读全文>>